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100學測,歷史第3題

3     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
     (A)認同國際社會以婦女識字率為國力強弱的指標,故有此主張
     (B)回應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主張,積極肯定婦女受教育之權利
     (C)受西方女權主義影響,也效法西方,積極鼓吹婦女接受教育 
     (D)主張強國必先強種,鼓勵婦女讀書識字,以培育優良的後代


【答案】       (D)  學科中心的解法
【出處】歷史第二冊第四單元「近代的衝擊」主題二「現代化的開端」

【解析】(1)本題旨在考察學生能否了解:清末民初時,中國婦女運動的性質與婦女地位變化之背景與原因。(2)本題題幹之主要線索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3)〉古代中國,婦女多無經濟實力,加上禮教之束縛,多為從屬於男性之地位。清末民初以來,西方傳教士開始有系統介紹外國婦女言行與各方面的活動,並說明女子地位與文明進化間的關連性,意圖讓中國人認識西方文化與宗教的優點。中國有識之士,也認為「革除舊習」是救亡圖存的重要手段,使婦女擺脫傳統禮教的束縛,也引起知識份子的關切,認為「興女學」是國家改革富強的基礎,因而開辦女子教育。也有婦女開始追求男女平權,不以相夫教子,識字讀書為滿足,甚至參加革命,以求獲得經濟權、參政權等各方面權利。在本題中,題幹強調「婦女教育」與「幼兒教育」、「國家強弱」之間的因果關係,明顯是受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之影響,而非真正為女性本身之人權著想。(A)選項無法從題幹中找到證據,可先排除;(B)選項中,不但無法自題幹中找到證據,且法國大革命中所謂的「人權」,其實並不包含女權,有不少女權運動者甚至因爭取女權被送上斷頭臺,此選項可排除;(C)選項雖有合理性,但並非題幹所強調的關鍵概念。因此,根據題幹意旨,(D)選項最為合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