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文化的尊卑觀念與性別政治有密切相關,其中甲現象的出
現乃隨著君主統治而日益強化、加重,早在戰國時期,乙便提出了『臣
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丙理論。待秦統一中國後,竭力提倡『男
女禮順,慎遵職事』的社會秩序。而西漢繼承秦制,重要思想家丁也
極力鼓吹『夫為陽,妻為陰』的主流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甲:左尊右卑 (B)乙:儒家 (C)丙:三不朽(D)丁:董仲舒
-----------------------------------
甲是陽尊陰卑,右尊左卑
乙是韓非的三綱(最早提出的)
丙就是三綱
丁是董仲舒
-----------------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
它淵源于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
三綱皆取于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于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于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
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07000016KK07376
三綱指三種人倫從屬關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之觀念來自法家,《韓非子》中講:「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五常指五種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三綱與五常之間是不可分離的。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907000016KK0737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