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祆教、吉爾伽美史詩、吠陀、種姓制度、吠陀時代的兩部史詩

1、關於祆教:
祅教對其他宗教的影響:祆教所提出的善惡二元論、天堂與地獄說、末日審判等概念,均被猶太教與基督教吸收成為教義的內容。(康熹歷史3 104)P126

2、吉爾伽美史詩:
吉爾伽美什史詩:蘇美人的吉爾伽美什史詩是世界目前已知最早的敘事詩,內容在讚頌英雄吉爾伽美什與恩基杜的相遇、以及他們兩人的英雄事蹟。其中,也有提到兩河流域的洪水氾濫無常:「猖獗的洪水啊,沒有人可以與它對抗,它使蒼天動搖,使大地顫抖。……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從詩歌內容看得出,蘇美人認為神的意志是無法被掌控,於是使他們對自然採較為悲觀消
極的態度。 (康熹歷史3 104)P123

3、吠陀的原意:
原意為知識、學問,吠陀經是祭司們在祭神時所使用的頌歌、經文和咒語的彙編。(康熹歷史3 104)P135

4吠陀經中的種姓制度:
在梨俱吠陀的詩篇中,曾將種姓制度的產生與神意結合起來:當眾神分割普魯沙(原人)時,將他分成了幾塊?他的嘴是什麼?他的兩臂?他的兩腿?他的雙足叫什麼?婆羅門(祭司)是他的嘴,兩臂成為剎帝利(王者);他的兩腿就是吠舍(平民),從兩足生出首陀羅(勞動者)。(康熹歷史3 104)137

5、阿利安文化重要經典有3類,兩部史詩、兩部史詩是吠陀時代的:
阿利安文化中的重要經典主要有三類:吠陀經、奧義書Upanishad)、梵書(婆羅門經)(Brahmanas)。
吠陀經共有四部本集,其中梨俱吠陀(Rigveda)年代最久,不僅是印度原始的歷史資料,而且是最古老和豐富的宗教文獻。到了後期婆羅門教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教義,從奧義
書和梵書的內容裡,可以理解婆羅門教的哲學思想與宗教儀式背後所賦予的意義。

摩訶婆羅多7(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8(Ramayana)是吠陀時期重要的兩部史詩,在民間長期流傳的過程中,內容不斷增補。透過這兩大史詩不僅可以窺見古代印度社會發展的面貌,對日後東南亞地區的音樂、舞蹈及雕刻等藝術創作也有所啟迪。

摩 訶婆羅多: 意為「偉大的婆羅多」。史詩以婆羅多族後裔為爭奪王位,而展開數十年鬥
爭的故事為內容,生動描繪了印度社會生活、戰爭場面與各類人物的面貌。

羅 摩衍那: 意即「羅摩的遊歷」、「羅摩的生平」, 全文以喬薩國的王子羅摩被放逐的一生為中心,以散文的方式闡述了父子、兄弟、夫妻之情。 (康熹歷史3 104上)P1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