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神父 艾斯奇維,「有關福爾摩沙島近況變化的報告」←不可能,時間不對。
C、陳第《東番記》←不可能,明朝人,17世紀。
B、番社采風圖,有可能。
番社采風圖序(杜正勝)
本圖冊出版,多位同仁參贊其事,楊永寶先生和楊子鈴小姐費心尤多;印刷者林榮和先生及其他的同事也盡力提高圖冊的品質,本人對他們至表感謝。分圖說明由本人撰寫,英譯則由何孟德與本人共同完成。
杜正勝 誌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一日
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上面資料來源: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taiwan/t-0.htm
D郁永河《裨海紀遊》,也是有可能,因郁永河是康熙年間來的,康熙是1662-1722年,所以有可能。但課本有說是康熙初年,所以可能性降低。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冬福建福州火藥庫火災,焚毀火藥50餘萬斤,依規定典守者福州府知府需要負責補齊該差額,實際負責管理火藥庫任務為正五品同知王仲千。因火藥所需硫磺甚為珍貴,福建並無產地,該知府所轄同知王仲千麾下幕賓郁永河自告奮勇前往台灣北部的北投硫磺產地採硫。
郁永河於1697年2月自鹿耳門上陸,經安平城至當時最大城市赤崁城招募工人(今皆屬臺南市)。4月連同郁永河47人動身前往北投硫磺產地。他約二十日到達八里,後再僱用「艋舺」(小舟)前往北投,並在該地採硫(約今北投龍鳳谷附近)將近半年,至10月20日才回福建交差。
上面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3%A8%E6%B5%B7%E7%B4%80%E9%81%8A↑由以上,他是1696年10月20就回福建,所以時間不是題目所要,故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